获取验证码
发布时间:2025-10-09 07:33:08来源:泸州日报
“这是运到粮油园区的有机肥料,这是运给农场的青贮饲料,要分类存放、分别登记。”9月30日,在纳溪区丰乐镇的3000平方米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内,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搬运、粉碎新收来的秸秆,机器轰鸣与忙碌身影交织,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。
9月,随着秋收进入尾声,秸秆处理成为农村重点事务,丰乐镇通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,成功蹚出一条绿色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。
借势借力 双轮驱动
2023年,为提高秸秆转化效率,丰乐镇抢抓政策机遇,积极向上争取资金,建成秸秆综合利用基地,并与周边农户签订秸秆回收协议,以每吨200元的价格收购秸秆,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等,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,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。
“基地配备有铲车、粉碎机、运输车、移动式粉碎车、收割机、打包机、细粉机等专业设备,提高了秸秆转化效率,有效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。”丰乐镇皂角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陈洪阳介绍,基地还与镇上多家种植养殖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定期向企业供应秸秆加工而成的青贮饲料、有机肥料、生物质颗粒燃料等。这样不仅打通了固定销售渠道,还减少了化肥使用量,提升了土壤肥力,助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。
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,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。从秸秆收割、打捆、运输到加工,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。“以前在外面打工没法照顾家庭,现在在基地上班,每月能拿3000元工资,工作与家庭两不误。”村民张德智说。
截至目前,该基地已带动皂角村50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。
回馈群众 共享成果
“以基地为核心,我们逐步构建起‘肥料化为主,燃料化、饲料化为辅,基料化、原料化为补充’的秸秆‘五化’利用格局。”陈洪阳表示,近年来,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,丰乐镇先后邀请省、市、区级农村能源专家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10余次,通过举办院坝会等形式,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宣传200余场次,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村民心中。
截至目前,该基地共生产颗粒化燃料7000吨、青贮饲料3000余吨、有机肥4000余吨,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0余万元。秸秆综合利用,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清洁的能源,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更让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据悉,为了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,皂角村计划从2026年开始,利用集体经济收益,为本地村民提供基础医疗保险补助。“这能切实减轻村民医疗负担,提高生活质量,也能让更多人愿意了解、加入秸秆综合利用事业,推动产业良性循环。”陈洪阳说。
魏箐 陈洪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