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取验证码
发布时间:2024-09-14 15:31:33来源:川江都市报
2024年9月13日上午9点,古蔺县椒园镇水田村,白杨坪大桥四川岸,随着桥面围挡拆除,等候在此的车辆缓缓驶上桥面,往贵州方向疾驰而去,标志着历经3年时间建成的赤水河白杨坪大桥正式通车,这也是泸州市第40座建成通车的渡改桥。

村民们走在期盼已久的白杨坪大桥上
渡改桥通车 两小时路程缩短到20分钟
白杨坪大桥是泸州市渡改桥项目中跨越赤水河的一座桥梁。大桥连接川黔两省,左岸为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椒园镇水田村,右岸为贵州省遵义市下辖的仁怀市龙井镇大路村。项目总投资4731万元,于2021年8月8日开工建设。根据设计,白杨坪大桥及其连接线总长687米,其中,桥梁全长236米,主跨110米,采用连续刚构梁现浇施工方式。
白杨坪大桥建成前,川黔两地群众主要依靠附近的新渡、白杨坪和断江河渡口来往。
“以前过河走亲戚、赶场都是渡船过河,来回至少要两个小时。”贵州省仁怀市龙井镇村民韩小波说,遇到赤水河涨大水,渡船停航,再着急也没有用。
“下到河边坐船实在太绕,从桥上过河至少节省一个多小时。”在四川岸桥头才开张的便利店里,椒园镇水田村村民闫秀芳买了一箱牛奶,准备过桥去贵州岸的龙井镇看望大姐。“大姐今年68岁,娃娃些外出打工都没在家,她身体不太好,我们随时都要去看看。”
“还好修起了大桥,要是坐船过河,我这老胳膊老腿的,爬坡上坎还真吃不消。”闫秀芳说。白杨坪大桥建成后,上游渡口取消,村民们往来川黔两岸,要么开车、要么骑摩托,原来两小时的路程,现在只要20多分钟。“就是走路过桥,也比以前到河边坐船方便得多”。
取缔145个渡口 40座渡改桥建成通车
近年来,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川黔两岸物资交流、赶集经商、子女上学、走亲访友、看病就医、外出旅游等出行需求日益增多,渡船过河的通行方式已无法满足两岸群众互联互通、融合发展的需要。
“坐船过河风险大,也绕路。”水田村村主任闫文兴说,得益于渡改桥项目的设施,大桥历时三年多建成通车,两岸群众靠渡船出行成为了历史,惠及川黔两省群众10万余人。
“大桥建成通车,仁怀市茅坝、龙井、九仓三个乡镇群众前往四川方向将不再绕行茅台,入川更为便捷。”贵州省仁怀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舒威说,通过白杨坪大桥,川黔两地双边交流更广、通勤更密、联系更紧,为两地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“随着白杨坪大桥建成通车,截至目前,泸州市渡改桥项目累计建成40座、在建2座、开展前期工作7座,已撤销(停运)渡口145个。”泸州市渡改桥攻坚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张柯介绍,近年来,为彻底改变江河渡运安全被动局面,全面消除江河渡口、渡运船舶及渡运安全隐患,泸州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渡改桥试点示范工程。投入资金64.53亿元建设49座渡改桥梁(长江7座、沱江2座、赤水河17座、其他河流湖泊23座),建成后将撤销江河渡口154个。
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